線上
客服
Facebook Messenger LINE

腸病毒流行期!伊科病毒11型威脅新生兒,致死率高達83%|防疫與照護全攻略【2025最新版】

📅 本文已於 2025/07/10 更新,根據疾管署第27週公告整合最新腸病毒疫情與預防建議。

隨著炎熱夏季到來,台灣進入腸病毒流行期。根據疾管署2025年第27週(6/29~7/5)監測資料,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6,772人,雖已過高峰,但伊科病毒11型(Echovirus 11)仍為社區主要流行株,對新生兒具高度風險。

截至更新日,全台伊科病毒11型新生兒重症個案6例,死亡5人,致死率高達83%,是近六年來最嚴重的同類型疫情。最新一例新生兒個案出生未滿月,出現嗜睡、發紺與心搏過緩等症狀,短短三天內病逝,令人痛心。


🔎 目錄


為什麼新生兒特別危險?伊科病毒11型是什麼?

腸病毒為一群具高度傳染力的病毒家族,其中伊科病毒11型近年來在亞洲與歐洲地區皆有造成新生兒重症與死亡的紀錄。該病毒經由腸道或呼吸道傳播,新生兒因免疫系統尚未成熟,極易迅速惡化為心肌炎、肝炎、腦炎或多重器官衰竭。


家長必讀:腸病毒防疫 5 大關鍵做法

 

1. 勤洗手:落實「內-外-夾-弓-大-立-腕」

勤洗手及戴口罩是預防腸病毒的第一道防線。建議家長與孩子養成正確洗手習慣,特別是在外出回家、如廁後、接觸寶寶前後、擤鼻涕後、咳嗽後、看病前後等時機。

2. 定期環境消毒:酒精無效!使用含氯漂白水或高溫消毒

腸病毒對酒精不敏感,建議使用稀釋的含氯漂白水(500ppm)、紫外線或50℃以上的高溫熱水清潔,重點清潔兒童常接觸的玩具、餐具、地板、門把、電器開關、桌面等手部常接觸物件的擦拭次數,如此可以有效減少病毒的存活和傳播。

3. 回家先換衣、洗手再接觸孩童

無論是工作返家或外出採購,請務必先換乾淨衣物、徹底洗手,再接觸家中嬰幼兒,並減少訪客親友直接擁抱、親吻孩童,以防病原從外部帶回給孩童。

4. 提升自我保護:均衡營養、充足睡眠與益生菌

參考幼童飲食建議,攝取多種類型食物並均衡飲食,保持充足睡眠與運動,並可適量補充益生菌,有助維持腸道益菌多樣性。

1-6歲幼童 一日飲食建議量

5. 接種腸病毒疫苗(如EV71)

目前EV71疫苗雖無法涵蓋所有腸病毒型別,但可有效預防部分重症發生,建議符合條件的嬰幼兒及早施打。

腸病毒防疫 5 大關鍵做法


新生兒家庭防疫須知(2025最新版本)

疾管署已發函全台產後護理之家與托嬰中心,要求完成腸病毒防疫自我查檢,同時公布以下新生兒照護家庭建議:

  • 減少不必要的訪客探視與親吻擁抱新生兒。
  • 儘量避免帶寶寶至人多的公共場所,如百貨公司、醫院門診區。
  • 若家人有腹瀉、咳嗽、發燒等症狀應戴口罩或自我隔離,並避免接觸新生兒。
  • 回家先正確洗手、換衣服,再接觸或摟抱、餵食新生兒。
  • 定期消毒奶瓶、安撫巾、地墊等生活用品。
  • 一旦寶寶出現活力變差、進食下降或發燒,應盡速就醫。

腸病毒感染怎麼辦?照護重點與重症警訊

⚠️ 重症前兆,千萬別輕忽!

出現以下情況,請立即送往大醫院:

  • 嗜睡或意識模糊
  • 活力不佳、哭聲無力
  • 肌躍型抽搐(突然抽動)
  • 手腳無力、持續嘔吐
  • 呼吸急促或心跳過快

🛌 照護方式:無特效藥,需靠支持療法

腸病毒目前無特效藥,大多數患者可於 7~10 天內痊癒。建議提供安靜休息環境,並留意體溫、呼吸與進食狀況。

🍽️ 營養補給:避免脫水與低血糖

有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峽炎的孩子,常因疼痛拒食,只要吃得下,可嘗試給予:

  • 冰涼軟質食物,如:豆腐、放涼的蒸蛋、布丁等
  • 高蛋白、易吞嚥食材,如:帶殼海鮮
  • 電解水、奶水、白開水等補充水分

 

腸病毒常見於孩童之間,新生兒一旦感染,往往病情急遽惡化,死亡率高。家長唯有提升警覺、落實日常防疫與定期監測症狀,才能為孩子建立健康防線。

腸病毒防治是每年的防疫重點之一,讓我們攜手用正確資訊與實際行動,守護每一個寶貴的生命。

 

ref.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_疾病介紹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_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_新生兒腸病毒防疫專區

長庚醫訊_關心兒童健康,您應該認識的新疫苗~腸病毒 71 型疫苗

國民健康署_1-6歲幼童 一日飲食建議量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