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上
客服
Facebook Messenger LINE

30歲肌肉開始流失!從年輕就要開始重視-維持肌力是維持健康與年輕之本

30歲後肌肉流失原因+6大早期徵兆|預防肌少症完整攻略

對30 歲來說,不只是甜蜜年代的開始,更是體力大考驗的開端。除了要應付職場壓力,下了班還要忙家事、抱孩子、推嬰兒車散步、賣場搬奶粉尿布,假日還要忙露營、追逐放電的寶貝,每一天都考驗著你的肌力與耐力。若不及早關注「肌少症」問題,不但日常更吃力,長期下來還可能影響生活品質與家庭幸福感。

生活與職場的雙面挑戰

圖片來源:ChatGPT

﹡為什麼30歲後肌肉大量流失?

1. 荷爾蒙變化:睪固酮、雌激素與生長激素分泌下降,肌肉合成速度減緩。

2. 蛋白質吸收效率降低:消化與代謝功能退化,飲食中的蛋白質不易被完全利用。

3. 久坐少動:缺乏阻力訓練與日常活動,肌肉持續萎縮。

4. 不均衡飲食:熱量或蛋白質攝取不足,無法為肌肉提供維持和修復所需的營養。

30歲肌肉開始流失!從年輕就要開始重視-維持肌力是維持健康與年輕之本

﹡六種你可能忽略的肌少症早期徵兆

🚶‍♂️

 走路不穩:重心易左右晃動、腳步變小。

🥤

 喝水常嗆到:吞嚥肌肉協調度下降。

🛒

 提重物困難:買菜、提行李雙手吃力。

🥫

 開瓶需要幫手:手腕與前臂肌力不足。

😓

 無故疲倦:即使休息也易感疲倦乏力。

⚖️

 體重持續下降:非節食減重,肌肉量流失造成的體重下降。

>>前往簡易自我評估

﹡三大預防肌肉流失的飲食與運動建議

3.1 飲食補充:吃對「蛋白質+關鍵營養素」

• 高品質蛋白質:每日攝取量建議每公斤體重約1.1–1.5g,來源黃豆製品、魚貝類、蛋類、雞鴨等禽類、牛羊豬等畜肉、奶製品

支鏈胺基酸(BCAA):促進肌蛋白合成,減少運動後肌肉分解。

維生素D₃+鈣:支持骨骼健康與肌肉收縮功能。

• Omega-3 脂肪酸:抗發炎、改善肌肉合成效率。

3.2 運動建議:阻力訓練+高強度間歇

• 阻力訓練:每週2–3次,每組8–12下,啞鈴、彈力帶(繩)或自體重的徒手深蹲、伏地挺身。

• 快走/爬樓梯:每天15-30分鐘,中等強度有氧,活化全身肌群。

• 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:20–30秒高強度+30秒休息,15–20分鐘。依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,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。

運動前後請熱身伸展,並補充水分、電解質與蛋白質。

3.3 生活習慣:維持活動量+足夠睡眠

購物或爬樓梯時刻意增加負重,刺激肌力。

站立辦公或每30分鐘起身活動。

每日2小時以上的深度睡眠,有助組織修復及新陳代謝。

培養良好的肌力,從容面對職場與家庭的挑戰

圖片來源:ChatGPT

﹡常見問答(FAQ)

Q1:肌少症可以完全恢復嗎?
A:結合飲食、運動與適度營養補充,能有效減緩並部分回復肌肉量。
Q2: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才足夠?
A:建議每日攝取1.2–1.5g/kg,並分散於三餐或加餐。
Q3:沒有時間去健身房怎麼辦?
A:居家彈力帶(繩)、體重訓練及日常階梯運動,都能達到刺激肌肉生長的目的。
 
 

參考文獻:

吳易謙(i-chien wu), 熊昭(a. chao hsiung) , 陳慶餘(ching-yu chen), 吳名祥(ming-shiang wu), & 許志成(chih-cheng hsu). (2014, May). 台灣社區老人肌少症流行病學初探 Epidemiology of Sarcopenia among Community-Dwelling Elderly in Taiwan. 華藝線上圖書館

蘇淑櫻, 張靜宜, & 趙莉芬. (2024). 阻力訓練運動於肌少症前期老年患者肌力改善應用成效:實證文獻回顧及案例探討. Resuscitation & Intensive Care Med, 9, 114-124

Cava, E., Yeat, N. C., & Mittendorfer, B. (2017). Preserving Healthy Muscle during Weight Loss.  8(3), 511–519. https://doi.org/10.3945/an.116.014506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